財團法人臺西文教基金會;臺西文教基金會; 台西文教基金會; 台西

台西黑白雙金

台西黑白雙金─黑色文蛤之歌

 

台西文蛤全台產量占60-70%
       全台灣60-70%的文蛤由台西產出,台西產量居全國之冠。台西人口約接近2萬5000人,養產業主要以生產牡蠣、文蛤、虱目魚、鰻魚及淡水魚類。 文蛤養殖部分,主要以生態循環概念的養殖方式進行人工養殖,一般文蛤養殖池除文蛤外,會放養蝦子及虱目魚或其他替代魚類。主要原因在於蝦子可以清池底青苔,虱目魚則可以將水中文蛤殘留的飼料及池內雜物清除,同時不會覓食蝦子,故整個文蛤養殖池可以自然循環,維持最好的生態環境。漁民工作則以定期監測水質、酸鹼度及定期餵養為主。

    

四次換養的文蛤
       一般文蛤養殖約一年到一年半可收成,故為降低經營風險,文蛤養殖自然發展出分工「養」文蛤模式,有些會繼續養殖讓它們長大,有些則會立即販售。一般從文蛤受精的繁殖場,到育苗場放養1-2月的文蛤幼苗(一分苗、厚度1台分約3mm),或養殖戶3-6月的文蛤養殖(三分苗);再到養殖半年到1年後銷售到市場(厚度0.7分以上)一共會經過四手換養,每次換養約2-6個月,累計四次換養約12個月到18個月,才銷售到市場。如此一來每位養殖戶的風險約2-6個月,即可銷售,避免現金流不足的問題。

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文蛤分級
       文蛤採收時,漁人會將兩艘船以繩索固定,類似農田耕地的方式,在魚塭進行捕撈作業,並將文蛤同時進行分級採收於籃中。由於文蛤的種類多,其大小又依其生長時間短而有差異,通常會依體型進行分類。一般銷售到市場的文蛤依據厚度大小會分成大中小三級,大文蛤(厚度1公分以上)約30-40粒/斤,中型文蛤約40-50粒/斤(厚度0.7-1公分),小文蛤約50粒/斤以下(厚度0.7公分以下)。

   

挑選好吃的文蛤
       此外,由於台西地處濁水溪匯流入海口,故因濁水溪淤積土質關係,文蛤外殼顏色黑而亮,故挑選時,除依據上述大小分級外,一般會雙手合捧撈一把文蛤,並輕捧上下搖動,聽其聲,聽看是否清脆,如清脆即代表無品質不良、破損的文蛤(若有聲音會有破碎之音);其次,看文蛤貝殼色澤是否黑而亮,如果較為明亮,則代表已打撈2-3天以上,較不新鮮;最後,則看文蛤的嘴緣是否白亮,如白亮則代表文蛤內的扇貝較為肥美。 

    
 

 台西黑白雙金白色蚵仔之歌

   

       台西鄉位於雲林縣西海岸,由於地處濁水溪入海口,大量的泥沙淤積造就平緩地形,促使台西豐富的濱海潮間帶生態,潮流暢通也讓蚵苗容易受種,每年蚵苗受種的時間也可長達一個月,養殖漁業的發達,讓台西成為全台灣蚵苗最大的產銷地。此外,除蚵苗外、中蚵與成蚵也是台西蚵農外銷主要的收入之一,外銷地點包含嘉義東石、台南、澎湖、屏東、金門與高雄等。     

       根據統計台西養蚵產業約供應全國三分之二蚵苗,加上中蚵與成蚵銷售部分,約影響全國一半的牡蠣產值。

台西蚵苗銷售地點分配圖

台西中蚵銷售地點分配圖

台西成蚵銷售地點分配圖

(資料來源:張子見等(2007)。台西養蚵產業之產業關聯分析。第六屆雲林學術研討會) 


【台西牡蠣三種養殖方式】

       在台西常可看到一小堆如山的牡蠣殼,其實是當地居民放養牡蠣的重要工具,透過牡蠣殼穿線成串,在放入海中,蚵苗依附後,自然會在海水吸收養分而茁壯。牡蠣殼串放入海中的方式也是很講究的,並分成三種不同養殖方式,包含長方形矩陣的垂下式、兩兩平行的垂掛式,以及浮棚式等三種養殖方式。如此,依據潮汐的變化讓它有一定的時間浸入海水中,又不會永無止盡的攝取養分。

  • 吊棚式養殖方式─或稱「掛棚」、「站棚」、「垂下式」
    適宜地點:一般在內灣或潮溝間,退潮時能有1公尺水深,蚵串可露出水面50公分者為最適當。
    架設方式:一般採長方形設計,以竹子立於底部作為根基,將蚵串垂直往下垂掛,且與海流呈垂直為佳,可增加流過蚵串之海水流量與牡蠣攝食機會。蚵串距底部一般約30公分,可避免蚵螺爬上蚵串,造成損失。串與採收:蚵串長短依據蚵架高低,大約1~2公尺,每串約 5~12個母殼,母殼間隔15公分左右,用打結來加以分開固定,收成用剪刀切斷即可。又蚵串底部距地面30公分左右,可避免蚵螺爬上蚵串吃掉牡蠣,造成損失。 

   
台西活力海岸漁人咖啡館吊棚式意象裝置藝術
 

  • 牡蠣平掛式養殖─台語又稱為「倒棚」
    適宜地點:一般使用在較淺水域,或海水大排水溝,由於不易實施垂下式而加於變型為平掛式。
    架設方式:將綁好蚵串水平掛置於平行蚵棚,退潮時大半牡蠣裸露於水面,蚵仔將停止進食,同時長時間陽光曝曬下,內質較為緊實,具有獨特口感與風味。
    蚵架:平掛式蚵架一般為細長形之單排式,少數採用雙排式。也利用刺竹頭做為基柱,然後只在兩頭加上橫桁,但長度太長中間也加橫桁,以增加堅固,然後在兩邊加上縱桁即成架。

       

  • 牡蠣浮棚式養殖方式
           由於近來海岸污染時常發生,故牡蠣養殖有逐漸向外海移動趨勢,在海水深度增加、不易建蚵架挑戰下,因應而生的竹筏式、延繩式逐漸被採用,連帶也使本無養殖之澎湖、台東地域加入養殖行列,而且由於污染較少而成為生食之名產的產地。

    適宜地點:常見於外海、河口、潟湖等水深水域寬廣處。
    架設方式:以竹子搭築蚵架,發泡塑膠或密封油桶作為浮子將蚵棚浮在水面上,並以錨固定。
    蚵串與採收:養殖時每串牡蠣約有12-20個母殼,自蚵棚往下垂掛,潮水漲退牡蠣永遠保持在水面下,所以蚵仔終日進食,生長速度最快,且肉質軟。

      

           台西居民的創意發想下,牡蠣殼與蚵殼也成了藝術作品的素材,在2008年的志工計畫中也利用它們作為迎賓的小道具。

   

【資料來源】台西愛玩客 https://goo.gl/xaxVLn